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,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,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,一级无码爱爱片免费

王瑀:碳酸鋰價格有望繼續下探 固態電池是終極目標

2023-04-11 10:34 來源: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
查看余下全文

王瑀:碳酸鋰價格有望繼續下探 固態電池是終極目標

2023年04月11日 10:34   來源: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   

  在王瑀看來,碳酸鋰的實際成本在3萬元/噸左右,所以售價沒有任何理由漲到50萬-60萬元。他說,“現在碳酸鋰的價格已經下降到25萬元/噸,估計還會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,甚至下探到10萬元以下也不是沒有可能。”

  王瑀強調,鋰電池的演變從液態開始,但終極肯定是固態,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能量密度,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安全性。目前行業內對固態電池的研究各方面進展都不錯,然而距離產業化還比較遙遠。

  “碳酸鋰的價格取決于市場需求和供給,以及整車廠的敏感度,現在資源并不短缺,生產難度也不大,很快會回歸到正常的經營范圍。”近期,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在接受中國經濟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,未來動力電池發展趨勢是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,固態電池在短中期內是較好的解決方案。

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

  固態電池是終極目標

  近年來,我國新能源汽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。數據顯示,2022年,新能源汽車產銷邁入700萬輛臺階,同比增長90%以上,市場占有率為25.6%;保有量達到1300萬輛,占比超過4%。“汽車電動化進入到實質性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階段。”王瑀感嘆道。

  然而,動力電池在技術層面依然存在較多問題。王瑀表示,一方面是能量密度不夠高、續航里程不夠長,部分車輛有虛標趨勢;另一方面,電池包體積有限,難以大幅提升續航。此外,受成本壓制影響,動力電池逐漸向磷酸鐵鋰傾斜。

  與此同時,電池自燃等安全問題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。王瑀解釋道,“這主要是因為使用了有機電解液,否則滿充電池也不會有安全隱患。電池在短路或極端情況下引起了電解液燃燒、汽化,并和正極材料發生反應,產生爆炸性氣體,造成了安全隱患。”

  “鋰電池的演變從液態開始,但終極肯定是固態,一方面是可以提高能量密度,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安全性。”王瑀強調,目前行業內對固態電池的研究各方面進展都不錯,然而距離產業化還比較遙遠。

  王瑀認為,對動力電池企業而言,目前海外市場是非常大的機遇。現在海外市場缺少動力電池,尤其是歐洲和北美可能有400-500GWh的缺口。但他也提醒,中國電池企業走出去也面臨很大挑戰,一方面,美國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法案;另一方面,受審查機制和時間節點影響,在歐洲建廠周期較長。

  據悉,孚能和戴姆勒合作的海外工廠,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投產;國內鎮江工廠今年下半年投產,出貨量將近10GWh。王瑀說,“我們與戴姆勒的合作進展非常順利,目前主要供應三個地區,一是中國的合資企業——北京奔馳;二是出口歐洲;三是出口北美。目前包括奔馳EQA、EQB、EQE和EQS等車型,都可以看到孚能電池的使用。”

  碳酸鋰價格有望繼續下探

 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,部分車企去年為完成業績賠錢購買電池,導致碳酸鋰價格大漲。“一年內,從5萬-6萬元漲了約10倍,整車廠和電動汽車廠為鋰產業貢獻了接近1000億的利潤,這對我們也造成很大沖擊,”王瑀說,孚能三分之二依賴出口,運輸周期和定價機制帶來的影響很大,我們受到原材料價格和外匯波動的雙重影響。

  “今年,整車廠不可能花很多錢‘賠本賺吆喝’,如果價格達不到預期,甚至會選擇減產。再加上鈉電池的量產,也對碳酸鋰和氫氧化鋰行業造成了沖擊。”王瑀說,2022年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供需實際處于平衡狀態,原材料短缺有很大的炒作因素。

  在王瑀看來,碳酸鋰的實際成本在3萬元/噸左右,所以售價沒有任何理由漲到50萬-60萬元。他說,“現在碳酸鋰的價格已經下降到25萬元/噸,估計還會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,甚至下探到10萬元以下也不是沒有可能。”

  孚能科技最好的殺手锏就是備案,用技術解決目前的資源瓶頸問題。王瑀指出,2018年鈷價瘋長,我們把鈷去掉;2022年鋰價瘋長,就用鈉來作為解決方案,從而減少原材料制約帶來的影響。

  王瑀認為,國內鋰資源尚未完全勘探,因此受到的影響較大;反觀碳酸鈉的價格僅為2000元/噸,因此鈉電池發展更適合于中國目前的國情。他說“解決鋰和鈷的資源制約問題后,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的方向將更有可控性和可預測性,發展會更加平穩。

  據王瑀介紹,今年孚能的鈉電池將進入量產階段,計劃短期內取代300公里以下的經濟型車型;中期取代500公里以下的車型;未來將提供鈉電池和三元相結合的方案。此外,孚能去年推出SPS路線,提供10分鐘充滿400公里的選項,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進一步發展,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。(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)

  相關閱讀:

  創維汽車今年目標4萬輛 黃宏生談造車敬畏之心

  陳黎明:自動駕駛回歸商業本質,城區NOA是短期目標

(責任編輯:陳夢宇)

精彩圖片